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雨洪适应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推动了人口的高度聚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高度发达。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人口密度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城市生态系统适应性降低,洪涝灾害与水资源短缺并存。而海绵城市规划蕴含了城市雨洪管理在雨洪防治、雨污控制、雨水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生态内涵,对水量、水质、水利用三方面提出了综合要求,相应地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方面建立规划目标,以实现城市良好的宜居环境。
近期,公司彭保发博士/教授、陈哲夫博士等人,以常德市海绵城市示范区为研究区域,本研究侧重于建设“海绵城市”的宏观理论框架,构建以水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海绵城市”,从海绵体的结构特征、海绵廊道的布局优化与海绵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解决跨尺度的城市雨洪管理的规划调控问题,雨洪适应性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底线约束与生态优先原则,是海绵城市规划中重要的评价标准。采用INVEST模型与GIS技术,进行了研究区的雨洪适应性评价、雨洪适应性的功能分区及安全水平分区。研究表明:(1)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三个方面进行雨洪适应性评价,并融合雨洪汇流路径与适应性等级,划分雨洪适应性功能分区,体现了雨洪适应系统的源间廊道与基本骨架视角。(2)雨洪安全格局是海绵设施空间形态上的表现,重构不同安全水平雨洪适应性空间,实现了“源—汇”平衡,形成城市雨洪安全系统。(3)雨洪适应性通过水文过程与空间格局耦合,体现了雨洪管控中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协调,对提升城市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自组织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121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30471)等项目的共同支持,相关成果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自然资源学报》上。
图1雨洪适应性综合等级空间分布
Fig.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in and flood adaptability
图2雨水径流路径与类型分布
Fig. 2 Distribution of rainwater runoff path and typ
图3海绵城市的雨洪安全格局
Fig.3 Rain flood safety pattern of spong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