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要求 通用标准 |
毕业要求的内涵 |
通用标准内涵 |
指标点 |
支撑课程 |
1. 师德规范 |
能够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师德规范,为人师表。立足“知行合一”,加强自身修养,立志成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
1.1依法执教:深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执教意识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H)、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 |
1.2立德树人: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同立德树人的个人责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H)、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军事理论(H)、地球概论(M)、地图学(L)、中国地理(M)、世界地理(M)、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M) |
1.3为人师表: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中学地理好老师的基础条件和意愿。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大学生心理教育(M)、教育学(M)、教师职业道德修养(H) |
2. 教育情怀 |
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具有从教乐教意愿、深厚的教育情怀、正确的价值观、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学生,能够通过地理专业知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能对中学地理教师职业特点、意义与价值等有正确且积极的认识和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2.1从教乐教意愿:理解中学教师工作的意义,认同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性的内涵要求,认同中学教师的职业性质与责任。理解中学教师正确价值观的含义,具有从教乐教意愿,富有仁爱之心的深厚教育情怀。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H)、形势与政策(L)、教育学(H)、教师职业道德修养(L)、教育实习(M) |
2.2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与个体差异,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大学语文(H)、大学英语(M)、大学生心理教育(H)、心理学(H)、教师职业道德修养(H)、教育实习(L) |
3. 学科素养 |
扎实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培养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具有宽广的学科视野,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跨学科知识,了解中学地理学科与中学物理、中学生物等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对学习方法和观点等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
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
3.1学科基本素养:了解地理学学科体系及前沿动态,掌握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学科思想,能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事象与规律,能初步分析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社会经济时空演变的机理。 |
自然地理学(H)、地球概论(H)、地质学(H)、地貌学(H)、地图学(H)、气象学与气候学(H)、水文学(H)、植物地理学(M)、土壤地理学(H)、中国地理(H)、世界地理(H)、人文地理学(H)、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与实践(H)、灾害学(M)、遥感导论与(无人机)实践(H)、城市地理学(M)、经济地理学(M)、旅游地理学(M)、计量地理学(M)、地理专业英语(M)、三字(板)一话(M) |
3.2 跨学科素养:能理解地理学与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认识中学地理学科与中学物理、中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连接作用、以及地理学在人文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作用。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L)、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形势与政策(M)、大学语文(M)、大学英语(M)、高等数学B(M)、大学物理(M)、计量地理学(L)、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旅游资源与开发(M)、旅游规划策划实务(M)、心理学(M)、地理教学论(L) |
3.3 学习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了解学习方法和观点等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运用现代技术和方法提升学习科学素养与发展能力,能初步开展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L)、计算机基础B(M)、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高等数学B(L)、大学物理(L)、气象学与气候学(L)、水文学(L)、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与实践(M)、遥感导论与(无人机)实践(M)、计量地理学(L)、概率论与数理统计(L)、教育学(M)、三字(板)一话(L)、教学课件制作(L)、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M) |
4. 教学能力 |
以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综合运用相关教学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掌握教学设计、实施和学业评价等多种基本教学技能,并获得教学体验。能应用常规的地理教育实践研究方法,开展研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具备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 |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
4.1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掌握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地理认知特点,掌握中学地理学科知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方法。 |
自然地理学(L)、地球概论(M)、地质学(M)、地貌学(M)、地图学(M)、气象学与气候学(M)、水文学(M)、土壤地理学(L)、中国地理(M)、世界地理(M)、人文地理学(M)、灾害学(L)、旅游地理学(L)、可持续发展与洞庭湖区资源环境(L)、心理学(H)、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中学地理公司产品(H)、微格教学(M)、教育实习(M)、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M) |
4.2课堂教学技能:能根据教材和学情,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独立进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掌握“三字(板)一话”等课堂教学技能。 |
计算机基础B(H)、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与实践(L)、遥感导论与(无人机)实践(L)、教师职业技能训练(H)、三字(板)一话(H)、教学课件制作(H)、地理教学论(H)、中学地理公司产品(M)、微格教学(H)、教育实习(M) |
4.3教学实践:能独立开展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野外调查和研学实践,突出学生主体,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 |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L)、气象气候与水文学实习(L)、植物与土壤地理学实习(L)、地图学实习(L)、人文地理学实习(L)、三字(板)一话(M)、教学课件制作(M)、地理教学论(M)、微格教学(M)、教育实习(H)、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H) |
4.4教学研究:掌握常规的地理教育实践研究方法,能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
地理教学论(M)、中学地理公司产品(L)、教育实习(M)、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H) |
5. 班级指导 |
能够认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开展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能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要点与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组织与指导班级德育、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指导班级共青团建设。 |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
5.1班级管理理论与方法: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理解中学班级管理的规律和原则,熟练运用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策略与技能,掌握共青团建设与管理的原则、方法,能指导班级团支部建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教育学(H)、班级管理(H)、教育实习(M) |
5.2班级指导实践:能在教育实践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组织和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并获得积极体验。 |
班级管理(M)、教育实习(H) |
6. 综合育人 |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掌握地理学科综合育人的路径,通过地理学科的“三全育人”,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根据地理学的特点自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 |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
6.1 培育规律与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三观”形成特点。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L)、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军事理论(L)、心理学(H)、教育学(L)、班级管理(M)、教育实习(H)、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L) |
6.2 地理学科育人能力:理解“人地协调观”、“区域发展观”、“民族共融互生观”等地理学科独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自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育人活动,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科学精神、民族自尊感与爱国情怀。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自然地理学(M)、地球概论(L)、地质学(L)、地貌学(L)、地图学(M)、植物地理学(M)、土壤地理学(M)、中国地理(H)、世界地理(H)、人文地理学(H)、灾害学(M)、城市地理学(M)、经济地理学(M)、旅游地理学(M)、可持续发展与洞庭湖区资源环境(M) |
6.3综合育人实践: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结合地理学的自然、人文、区域特色,参与组织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塑造中学生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大学体育与健康(M)、劳动课(M)、军事训练(M)、地质与地貌学实习(M)、气象气候与水文学实习(M)、植物与土壤地理学实习(M)、地图学实习(M)、人文地理学实习(M)、地理专业英语(L)、旅游资源与开发(M)、旅游规划策划实务(M)、教育实习(M)、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H) |
7.学会反思 |
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能够把握和追踪国内外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能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主要反思方法与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基于质疑、求证、判断等批判性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学会分析和解决公司产品问题。 |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公司产品问题。 |
7.1 发展意识与主动适应: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专业发展意识,能把握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根据专业发展动态和时代需求,制定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L)、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H)、形势与政策(M)、地理专业英语(M)、教育学(M)、中学地理公司产品(M)、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L) |
7.2 反思方法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掌握反思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基于质疑、求证、判断等批判性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公司产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H)、高等数学B(L)、大学物理(L)、可持续发展与洞庭湖区资源环境(L)、概率论与数理统计(L) |
7.3 地理实践反思能力:能在地理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并能根据相关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诊断,针对问题自我改进。 |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M)、气象气候与水文学实习(H)、植物与土壤地理学实习(M)、地图学实习(M)、人文地理学实习(H)、微格教学(M)、教育实习(M)、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H) |
8.沟通合作 |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作用,自觉与同伴形成学习共同体。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积极开展小组学习、社团活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获得合作学习体验,从团队合作中收获快乐与效用。 |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
8.1团队协作意识与技能: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自觉与同伴形成学习共同体。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积极开展小组学习、社团活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 |
计算机基础B(M)、大学体育与健康(H)、劳动课(M)、军事理论(M)、军事训练(M)、大学语文(M)、大学英语(M)、植物地理学(L)、地质与地貌学实习(M)、气象气候与水文学实习(M)、植物与土壤地理学实习(M)、地图学实习(M)、人文地理学实习(M)、地理专业英语(M)、班级管理(L)、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 |
8.2合作学习体验:在课程学习、教育实践、野外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能够积极与他人开展合作,主动协调和推进团队工作。乐于与学习伙伴分享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获得合作学习体验,并从团队合作中收获快乐与效用。 |
大学体育与健康(M)、劳动课(H)、军事训练(M)、大学生心理教育(M)、大学物理(L)、气象学与气候学(L)、地质与地貌学实习(H)、气象气候与水文学实习(H)、植物与土壤地理学实习(H)、地图学实习(H)、人文地理学实习(H)、旅游资源与开发(L)、旅游规划策划实务(L)、教师职业技能训练(L)、微格教学(M)、教育实习(M)、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M) |